别让你的孩子成为“手机控”,这三点父母必须掌握
随着青少年对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,社会上出现大量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。研究表明,青少年过早的、长时间的使用手机,不仅会使视力下降,注意力下降,影响智力和学习,长时间玩手机,还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,在心理上出现焦虑情绪。
沈女士的儿子小伟今年读初二了,从初一开始喜欢玩手机,最初只是学习之余玩,后来整天抱着手机,吃饭时都在玩。老师找过沈女士几次了,因为小伟上课要么玩手机,要么睡觉,根本不学习,成绩一落千丈。沈女士打过、骂过甚至是求他,但是都没有用,小伟根本不听。沈女士急得不行,决定上网查方法,她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艾歆伟教授的视频,分析的正是青少年沉迷网络、手机成瘾问题,看到希望的沈女士当即决定预约艾歆伟教授,当面进行咨询。
在网站上进行预约后,沈女士到店进行了咨询。她向艾歆伟教授说了自己孩子的情况,艾歆伟教授针对小伟沉迷手机的行为,用独创的主意识修正理念帮助沈女士从源头上寻找原因,并给出了解决方法。
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是关系不和,不会和孩子交流,这导致孩子和父母无话可说,内心压抑。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感到孤独,甚至存在人际交往障碍,所以,就只能通过网络来弥补自己的孤独、自卑和抑郁,在手机中寻找情感寄托。作为家长,常常和孩子聊天,例如聊一聊游戏,既有助于获得孩子的信任,成为孩子的“大朋友”,也有助于以此为契机走进孩子的内心,真正地了解孩子,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。
内心压力太大,想要通过游戏释放压力
玩手机是孩子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。很多父母无比重视孩子的学习,给孩子很大压力,因为无法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,所以只能通过玩手机玩游戏来逃避,从而寻找解脱。父母不要总是太关注孩子的成绩,给孩子足够的空间,才能让孩子成长。孩子遇到问题,父母可以鼓励支持孩子,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,这样在面对困难时,孩子就不会只想逃避了。
父母的指责打击孩子的自尊心,使孩子更加依赖手机
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,有些父母总是忍不住指责、嫌弃孩子,这种行为让孩子得不到温暖,自尊心受到伤害,久而久之和父母之间产生距离感,于是开始逐渐依赖手机,甚至手机成瘾。批评责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,尝试着用平等尊重的方式跟孩子沟通,家人之间的关系好了,那孩子自然会摆脱对手机的依赖。
想要避免孩子成为手机控,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,只有真诚的沟通,了解孩子的需要,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。如果孩子过分依赖手机,甚至手机成瘾,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,伟凡心理咨询中心,愿为您提供专业化、有效化的心理咨询服务。
温馨提示:心理咨询需要面对面的沟通和手把手的指导,简单的有声聊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任何提出通过微信、电话就能解决心理问题的服务,咨询需谨慎。
沈女士的儿子小伟今年读初二了,从初一开始喜欢玩手机,最初只是学习之余玩,后来整天抱着手机,吃饭时都在玩。老师找过沈女士几次了,因为小伟上课要么玩手机,要么睡觉,根本不学习,成绩一落千丈。沈女士打过、骂过甚至是求他,但是都没有用,小伟根本不听。沈女士急得不行,决定上网查方法,她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艾歆伟教授的视频,分析的正是青少年沉迷网络、手机成瘾问题,看到希望的沈女士当即决定预约艾歆伟教授,当面进行咨询。
在网站上进行预约后,沈女士到店进行了咨询。她向艾歆伟教授说了自己孩子的情况,艾歆伟教授针对小伟沉迷手机的行为,用独创的主意识修正理念帮助沈女士从源头上寻找原因,并给出了解决方法。
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是关系不和,不会和孩子交流,这导致孩子和父母无话可说,内心压抑。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感到孤独,甚至存在人际交往障碍,所以,就只能通过网络来弥补自己的孤独、自卑和抑郁,在手机中寻找情感寄托。作为家长,常常和孩子聊天,例如聊一聊游戏,既有助于获得孩子的信任,成为孩子的“大朋友”,也有助于以此为契机走进孩子的内心,真正地了解孩子,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。
内心压力太大,想要通过游戏释放压力
玩手机是孩子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。很多父母无比重视孩子的学习,给孩子很大压力,因为无法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,所以只能通过玩手机玩游戏来逃避,从而寻找解脱。父母不要总是太关注孩子的成绩,给孩子足够的空间,才能让孩子成长。孩子遇到问题,父母可以鼓励支持孩子,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,这样在面对困难时,孩子就不会只想逃避了。
父母的指责打击孩子的自尊心,使孩子更加依赖手机
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,有些父母总是忍不住指责、嫌弃孩子,这种行为让孩子得不到温暖,自尊心受到伤害,久而久之和父母之间产生距离感,于是开始逐渐依赖手机,甚至手机成瘾。批评责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,尝试着用平等尊重的方式跟孩子沟通,家人之间的关系好了,那孩子自然会摆脱对手机的依赖。
想要避免孩子成为手机控,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,只有真诚的沟通,了解孩子的需要,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。如果孩子过分依赖手机,甚至手机成瘾,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,伟凡心理咨询中心,愿为您提供专业化、有效化的心理咨询服务。
温馨提示:心理咨询需要面对面的沟通和手把手的指导,简单的有声聊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任何提出通过微信、电话就能解决心理问题的服务,咨询需谨慎。
拨打咨询电话
4008-066-255在线咨询
点击开始 寻求帮助热门评论
相关推荐
- 谁能懂抑郁的痛苦?这样做,帮你摆脱抑郁的折磨


抑郁情绪阅读量4636评论42019-03-05 - 一位母亲的自述:帮助厌学的孩子,重返校园


厌学心理阅读量4641评论42019-01-14 - 夫妻相处有技巧,学会这些家庭没矛盾!


夫妻关系阅读量4626评论42018-08-06
怎样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,学会自主学习?厌学心理阅读量4631评论42018-07-17






